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二十六章丨仗义抗辩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“自天地权舆,民生攸始,遐哉眇邈,无得而言焉。”————————【均圣论】

董承带众人起身相迎,说道:“马公的气色不错,可是病好了?”

“多劳费心,好的差不多了。”看着把自己‘气病’的罪魁祸首,马日磾面色不善。

马日磾与董承虽是并录尚书事,一来要讲究本职轻重、二来要讲究先来后到、三来要讲究声名德望,是故马日磾当仁不让的坐在主座,董承则坐在原本士孙瑞的位置上。

见马日磾来了,士孙瑞如释重负,虽然他是尚书台名义上的长官,但论及权势,还真比不上录尚书事的马日磾、董承他们。

如果说尚书令是代表内朝官对代表外朝官的三公权力的侵夺,那么三公录尚书事,就是外朝官对内朝官权力的侵夺。当然也可以这么认为,外朝官录尚书事其实是内朝台阁逐步转到外朝机构,两者合流的开始。

从理论上来说,录尚书事的外朝官与尚书令共掌尚书台的权力,彼此权力无大小之分。

但尚书台的权势与至高无上,体现在它控制了外朝官向皇帝上奏的渠道,就是这种垄断,才给尚书台带来事无不统的权势。

而‘录尚书事’却保证了外朝官可以绕过尚书令独自行使上述权力,‘录尚书事’的外朝官拥有了完整的上行下达的权力链之后,上能接天却下不着地的尚书令便无事可做,相当于是被架空。

所以话说回来,士孙瑞其实根本无法阻拦董承提出的决议,除非二者在皇帝面前对辩。只是这么一来,以皇帝的性格,难免不会支持董承,对这些西迁来的户口下手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lengleng.cc

(>人<;)